2月24日,郑东新区党工委2022年度工作大会召开,据了解到,郑东新区今年将锚定“两个确保”,深入推进“十大战略”,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按照打造“三个高地”(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两个中心”(国际化金融中心和国际化消费中心)和“一个新城”(现代化国际化新城)的目标,以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为引领,全力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在“成高原起高峰”中当好排头兵、积极在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中当好领头羊。
202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郑东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0.3亿元,同比增长4.8%,总量居全市第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同比下降17.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54亿元,同比增长0.28%,完成税收收入112.9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7亿元,同比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收入、税收规模均位居全省各县(市)区、开发区首位。
勇立潮头,奋楫者先。2022年,郑东新区将着力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加大与省科学院融合力度,紧盯管理队伍、空间布局、人才机制、政策服务、科创体系、金融资本、产业发展等七个融合方向,积极推动建立中原科技城与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项目和人才招引力度,全年引进头部企业、研发机构、大院名所等优质项目 80家以上,力争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 1500 人、招引人才团队 20 个、培育软件人才4000 人以上;强力推进科创项目建设运营,力争一批重大项目6月底前落地开工建设,推动鲲鹏软件小镇尽快全面投用;高标准打造“智慧岛”双创载体标准化建设模式,持续完善“双拎空间”服务体系,全年整合可用办公空间不少于 5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不少于 2000 套。
通过抓招商、强投资、优服务、促消费着力推动经济工作“开门红”“全年红”。力争全年“125 计划”新引进百亿级头部企业项目 1 个,新引进 30 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 2 个,新引进 5 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链项目 5 个;实施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推动项目建设“极简”审批,确保今年新开工项目三季度前要开工 90%以上,前期项目要开工 50%以上;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重点加强对涉灾、涉疫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引导扶持,落实好纾困帮扶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争新增市场主体4.5万家以上。
着力加快金融、总部、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推动金融岛3月上旬正式开岛,年底前内环及配套商业项目全面入驻运营,力争全年新引进金融机构15家,新增上市或挂牌企业1至2家,全年引进基金机构25至30家,新增管理规模200亿元至300亿元;加快中原超级总部基地建设,引进企业总部项目10个以上,全年培育税收超亿元楼宇44栋、特色楼宇50栋;加快高端商贸项目谋划布局,大力发展海汇美术馆、海汇港二期等“商业+艺术”新模式,加快推进中国粮谷落地进程。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对标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六最”标准,力争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集成办、一次办。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扩大“服务八同步”“拿地即开工”工作成效,推动项目快落地、早见效。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等一批国际机构、企业落地,以卢森堡签证中心为重点,加快涉外机构引进步伐,强化中原科技城、自贸区、自创区政策联动,加快形成“开放+创新”叠加优势。
着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以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市域治理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逐步开展隧道、桥梁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补充智能识别、无人机巡查手段,开展领导驾驶舱建设等工作,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双深化双提升”竞赛活动为抓手,高标准打造一批美丽街区、精品道路,新建、改造环卫中转站12座,新增停车泊位6000个,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龙湖区域加快供冷供热项目等项目建设,白沙区域完善鲲鹏软件小镇等重点项目周边配套路网,东广场区域加快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装修等;着力打造韧性城市,加快197个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全力确保城市安全。
着力推进城乡环境品质提升。开工建设金融岛绿化等一批绿化项目,建成科技公园等10个公园游园,推进贾鲁河等12个绿化水系项目收尾,持续实施黄河湿地生态恢复项目,全面推行林长制,提速国土绿化,年底前完成造林1420亩、森林抚育100亩;积极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40%以上,完成500座垃圾箱房(亭)和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8%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完成2.3万亩农村土地确权,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
着力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加快润丰中学等14个在建项目建设,开工万通路小学等27个项目,建成投用彩云路小学等3个项目,新增学位4200个,新建如意书房等一批书房;强化医疗养老便民保障,新建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7个,培育发展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2家,年内每个乡(镇)办至少建成一家高标准社区普惠性托育机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成安置房40万平方米,回迁群众2700人,完成网签安置房5000套,完成3万人技能培训和取证。
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推动干部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充分发挥“效能考评”指挥棒作用,以效能考评促任务落实、促作风转变、促争先创优、促经济发展。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深入开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问题、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问题、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营商环境问题”四大专项治理行动,推动全区党员干部作风转变、躬身入局、争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