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子湖智慧岛大厦的郑州技术交易市场,一楼大厅中一块硕大的屏幕格外引人注目,“需求发布、能力发布、成果发布、交易动态”等信息正实时滚动。自运营以来,通过灵活布局搭建的“一网一厅多驿站”技术转移转化生态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市科技成果的转化。
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之基、活力之源。科技创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一流科技营商环境的保驾护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市立足科技工作实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增强经济驱动力。
从2023世界5G大会在郑举办,引来全国400多个优秀项目参与,到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会堂举行,来自各地的科研精英汇聚一堂,共享发展成果,分享先进理念……郑州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上不断优化升级。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就是搭建供需桥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发展不能故步自封,必须挣脱枷锁,相互学习产业在研发、管理等方面的各项优势,才能各取所长,在发展进程中碰撞出更多‘新火花’。”
搭建研究需求对接平台,去年,科技局派出各级科技特派员209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300余次;加强技术合同登记,新增驻郑14家行业领域和科研院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总数达到37家;开展科技成果申报,290项科技成果在去年通过了省科技奖网络评审,占全省的67.13%;助力企业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发展,指导做好政策性担保工作,全年累计担保放款近90笔,担保金额近 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举办高能级创新活动,“郑创汇”3月赛和7月赛吸引来自国内外200余个项目参赛,线上点击量突破100万人次。
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首要是要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2023年,郑州市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让科研团队对科研项目经费有了更大的自主管理权,资金拨付比例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随后的《郑州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资助实施细则》《郑州市重点科研院所及创新平台引进人才实施细则》……一揽子举措,给科创产业更多支持。
2023年,郑州对大院大所的建设“提质升级”,在引进大院大所的基础上,启动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2.0版本,积极对接一流大学,每个学校重点引进4个A+学科,以共建郑州研究院为载体,赋能产业发展。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区域统筹协同联动是科技部门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六个一流”出台了《关于率先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郑州市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行动计划方案》等文件,还织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促进各创新产业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模式,紧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强化资源布局,加快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步伐。市科技局近年来加大对科研产业的资金投入,出台各项科研产业、科研人才普惠政策。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力量。
“我们实验室多项科技成果居国际前列,支撑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并推广应用到20多个行业,拉动上下游千亿级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在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龙伟民一脸骄傲。
走进中铁装备车间,一台台厚重的盾构机如同“钢铁爪牙”般即将开山破土,公司成功研制出了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硬岩TBM、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等多项“世界首台”。
“我们重点在强化资源布局,加快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步伐以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梯队两大方面加足马力,从而形成良性生产力关系。”郑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激发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潜能,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市科技局加大研发投入工作力度、推进一流大学研究院建设、打造环大学城孵化载体、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壮大高新技术团队的人才力量,不断健全人才引进、评价、激励制度,营造有利于新型劳动者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持续发展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至11月,郑州市科技局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与培育认定工作培训,邀请相关高企评审专家及高企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组成宣讲培训团队,深入开发区、区县(市)或产业园区开展巡回专题培训。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的难点、热点、疑点和政策盲点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与业务指导。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高质量产业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局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力争引入更多可以促进郑州科技发展的企业、人才力量,为他们营造更有利于立体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提起对未来的展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