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饮料瓶通过3D打印“变身”恐龙模型、回收泡沫制成簪花发箍、趣味游戏解锁垃圾分类知识……3月25日,郑州地铁金融岛北站,一场生动有趣的“国际无废日”科普活动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由郑州市生态环境局、郑州地铁、郑州公交集团第五运营公司、龙湖办事处金融岛社区、中州大道小学等单位联合开展,通过“无废细胞”载体联动、沉浸式体验与长效激励,引领市民从源头践行低碳生活,共筑“无废城市”全民参与新生态。
活动现场形式丰富多样。郑州市生态环境局郑东新区分局设置的废弃塑料回收展示区尤为吸睛,借助3D打印技术,废旧塑料“变身”实用工具和创意产品,现场上演“变废为宝”,引得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参与互动。
“电池是什么垃圾?”“可回收物投这里!”,活动中,中州大道小学设计的“垃圾分类投沙包”闯关赛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同学们通过趣味游戏解锁了环保知识,并共同宣读了《无废校园倡议书》。
为倡导绿色出行,本次活动还特别推出“21次碳迹积累”挑战,市民在3月25日至4月25日期间乘坐地铁或公交21次,就可凭乘车记录兑换低碳礼品,为环保贡献力量。
据悉,郑州市2022年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截至目前累计择优命名15个系列约660个“无废细胞”,培育了二七广场“无废城市展示厅”、绿博园“无废公园”、四十七中“无废学校”等精品“无废细胞”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