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满郑州如意湖畔,段女士上班途中,不慎被缺失木板的间隙绊了一下,险些摔倒,她当即使用“郑好拍”小程序上报问题。15分钟内,郑东新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以下简称“城运中心”)响应并派单,网格员联动物业迅速修复。当段女士下班再次路过此地时,木栈道已经恢复平坦。
这一事件,只是城运中心高效运转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郑东新区积极响应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号召,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让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真正实现了“城市更懂民心”的愿景。
百姓急难愁盼不再难
过去,市民遇到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如道路破损、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往往需要通过繁琐的渠道进行反映,等待解决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而今,市民只需通过手机轻轻一拍,通过“郑好拍”上传至网格化平台,相关问题便能立即进入处理流程,实现“上报即处理,处理即反馈”的高效模式。
城运中心副主任刘丁毓介绍,通过汇聚海量数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城运中心对市民上报的问题进行智能分析、精准派单,确保每一项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中心还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商机制,针对复杂问题快速集结多部门资源,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刘丁毓介绍,城运中心平均每天流转处置1000多条事件,办结率99.32%,上报人满意率99.48%。
这种“居民上报、中心派单、网格员处理、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让城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也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智慧城市的便利与温暖。
微网格,大作为
自2023年以来,郑东新区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网格化运行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升级。截至目前,已实现12个乡(镇)办及郑州东站等13个一级网格、159个二级网格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构建起“市域一体、上下贯通、直达网格”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
据刘丁毓介绍,城运中心按照“一网统管”的总体思路,以数字化平台为底座,打造了“感知、联接、计算、应用”四位一体的“城市大脑”“神经系统”和“智能感官”,将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创文创卫等工作纳入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了重点领域的“一网统管”。
“我们构建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载体,融合城市运行、社会治理、应急处突、经济运行、招商引资等工作的‘1+N’管理服务新格局。”刘丁毓表示,这一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公共服务的便捷化以及产业发展的数字化。
在城运体系的支撑下,无论是市民上报的高频事件,还是通过物联网、视联网、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主动发现的问题,都能被及时推送到城市“大脑中枢”进行智能分析和精准派单。
让城市更懂民心
在城运中心宽敞明亮的指挥大厅里,大屏上实时滚动着城市各个角落的监控画面和数据信息。这里,就是郑东新区运行的“神经中枢”。
据悉,城运中心通过智慧城管、基层治理、智慧停车、智慧环保等系统建设,汇聚了26万个城市部件、1万多路视频监控,292个停车场、164家餐饮油烟企业监测、57个社区、70个中小学、56个智慧井盖、38个内涝监测点位,初步实现了辖区全天候、全时段的“感知”覆盖。
以智慧环保为例,通过建设生态环境网格化平台,实现了对空气质量、噪声及企业排污等环境要素的全方位监管。平台接入了11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7个水质断面监测站点以及众多排污企业的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提升了环境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此外,郑东新区还积极探索交通、城建、社区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在这里,智慧城市已经融入到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