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南省将“引进落地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10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引发人们对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进度的关注。
4月9日,郑州市公布了新一批23个城市更新项目。而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作为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郑州研究院的基建项目,入选城市更新项目,备受市民关注。
五一假期,该项目一直在施工。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度如何?北理工郑州研究院未来将如何为郑州的城市、产业与人才赋能发展?
明年底,北理工郑州研究院有望搬入新家
5月5日,五一假期最后一天,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来到郑东新区龙润东路与龙沄路交叉口东北角看到,工地内办公区的水泥路干净整洁,施工物料有序摆放。多辆大型机械设备在巨大的基坑内运转,工人们也分散在基坑内忙碌施工。基坑下方,裸露的黄土都覆盖了防尘网,有些工人在编钢筋架,有些在挖土方。
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地处中原科技城核心区域北龙湖的北部片区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范围内。而一路之隔,便是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
该项目的投资方是河南东龙科创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实际上是北理工郑州研究院的办公场所。去年10月14日,河南省、北京理工大学、郑州市三方共建北理工郑州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理工郑州研究院在启迪郑东科技城正式揭牌。目前,该研究院是临时办公场地,而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北理工郑州研究院将正式迁移落户在这里。
“项目倒排了工期,截至今天各节点施工任务已完成。”河南东龙科创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基坑内进行桩基施工的人员约110人。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将投入劳动力约600人。按照施工进度计划,今年5月30日前完成主楼和车库桩基施工,6月30日前,完成基坑开挖及支护,10月31日前完成地下室结构(出正负零),今年年底前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交付。
总投资16.48亿元,建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研发中心
“在项目施工中,我们开展了多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该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他们拟在项目开展3D打印高精配模技术试点工作,降低模板等周转材料的损耗;利用集团提供的科技创新平台,拟在项目推广使用机器人辅助施工技术,通过摊铺机器人、磨光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布料机器人等的使用,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培养懂人机协同的产业化工人;拟在项目大力使用BIM技术,通过三维建模、职能板块平台化等方式,实现项目施工所需的材料、人员、资金、机械等资源要素的合理配备,提高资源利用率。
公开资料显示,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65.15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48亿元。其中,设计共计5栋单体主楼,地上有3层、4层、5层、7层、9层和12层,地下1层,总高度45米(限高50米以内)。
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通过引入北理工郑州研究院,发展医工融合创新医疗、智能系统与数据技术、信息通信与新兴电子、新兴功能材料等相关产业,涉及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社会服务等,以合作共建郑州研究院为载体,在郑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落地更多科研项目、孵化更多创新主体。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研发、办公、实验、交流、服务配套为一体的研发中心,能够满足科研人才引进、科研成果创新研发的需求,为河南省科技发展助力。
北理工郑州研究院 计划五年培养1000名硕博生
今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在科创领域树立了新目标——推进已签约一流大学研究院建设运营,力争引进落地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10家。这也势必让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启建设的加速度。
据了解,北理工郑州研究院将主要聚焦四大领域,计划建设四大研究所加新兴功能材料工程中心。这四个领域分别是医工融合创新医疗、智能系统与数据技术、信息通信与新兴电子,还有新兴功能材料与应用开发。
北理工郑州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研究院未来五年,将在河南本地招聘150人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学校每年还会安排100名研究生到郑州研究院来开展学习和研究,专业涉及机械、信息、生物、电子材料等。最终的任务目标是,为河南培养一批本地化科技人才,五年计划完成1000名硕博生的培养,其中学校500名,与本地高校联合培养500名。
“北理工郑州研究院项目的引入,有助于加快郑东新区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建设,对于城市、产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郑东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