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郑州市中原科技城创新孵化基地豫发大厦“楼事会”正式揭牌。
什么是“楼事会”?“这是一项以党建为引领、商务楼宇自治的楼宇服务新模式,是服务企业和人才‘最后一百米’的暖心与创新举措。”郑州市郑东新区相关负责人解释。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百米”迫在眉睫
“入驻中原科技城,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杰兴奋地说,“自2020年5月入驻中原科技城创新孵化基地以来,郑州市郑东新区主动上门、贴心服务,打通了企业发展的‘最后一百米’,让我们心无旁骛做好核心业务!”
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成立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致力于开发智能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核心平台及产品销售。而林杰所说的中原科技城则是郑州当前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
中原科技城位于郑州市区东部,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主要由核心区龙湖北部片区、先行区智慧岛和拓展区科学谷(鲲鹏软件小镇)三大板块组成,是集科研、孵化、转化于一体,立足郑州、辐射全省、面向国际开展科创活动的重大平台,是推进郑州科技创新的战略之举和“一号工程”。
近年来,郑东新区围绕服务中原科技城建设,按照郑州市委提出的“人才+资本+场景”“双拎包”“双即”等工作部署,依托《黄河人才计划》,中原科技城建设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意见和《郑东新区支持中原科技城人才发展龙腾十条》,积极对接、主动服务,集中办好服务科创企业和人才的“一件事”,为推动以人才为核心的创业要素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中原科技城揭牌以来,已累计引进领军项目70余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汇聚高层次科创人才600余人,形成了人才和项目竞相汇聚的良好态势。
企业引进来,如何留得住、发展好?中原科技城所在的郑东新区,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的“楼事会”制度,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企业最前沿、最基层的资源整合力、社会组织力,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百米”,营造最优质营商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1月18日上午,中原科技城创新孵化基地豫发大厦“楼事会”正式揭牌。
党建引领探索实施“楼事会”制度
坚持党建引领,建立便捷有效工作机制。作为中原科技城的引领区、先行区的郑州智慧岛,目前累计引进大数据企业超200家、私募投资基金机构183家。为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百米”的问题,智慧岛重要组成部分的博学路办事处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2020年12月18日,以豫发大厦为试点,探索实施“一二三四”楼长制,运行一个月的时间,解决了事关企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受到广泛好评。
建立“一二三四”楼长制工作机制。“一”即楼宇党总支领导下的一套楼事会工作机构,包括楼长和各入驻企业负责人,及物业管理员、税务专管员、安全监管员、防疫专管员等组成的N员,大部分成员都是党员;“二”即楼事议事和智慧营商两个平台;“三”即资源、需求和项目三张清单;“四”即楼情通报、工作例会、临时磋商和学习教育四项制度。充分发挥楼宇党总支的统筹协调作用,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提升,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整合资源,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百米”。为确保工作实效,夯实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线下楼事议事平台即楼宇党群服务站,发挥议事、自助和休闲等功能;线上智慧营商平台集合交流、服务、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构建办事处直接联系企业的“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模式,建立资源、需求和项目三张清单,形成具体可操作的项目,以项目实施带动实际问题解决。
“楼事会”试运行以来,共整理楼宇内外资源8类,梳理企业需求19条,针对所需,全力整合与对接各类资源,以“贴身化”“保姆式”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如,企业反映疫情缓解后的资金难题,立刻组织银企对接会,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方案;遇到人才资源问题,第一时间帮助建立共享人才模块,为企业提供人才交流平台;企业员工反映的停车难、车位租金高问题,主动联系周边停车场开展团租活动等。
据悉,下一步郑东新区将以此次揭牌为契机,持续发挥楼宇党组织整合资源、服务企业的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中原科技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