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矛盾,8月5日,郑州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为基本内容,以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补充,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明确,课后托管服务实行免费制度。
据了解,去年9月份开始,郑州市内9区先是启动了中小学午餐供餐工作,随后,又于10月份,在郑东新区先行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截至2019年年底,郑州共有432所小学、165所初中开展了课后托管服务,分别占郑州全市小学的45.1%、初中的43.9%。
课后服务对象为有服务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优先保障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亟待服务群体的需求。
课后服务时间主要指正常上课日的中午和下午课后,下午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为18:00左右。具体时间由各县(市、区)、开发区确定,不同季节可适当调整。
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鼓励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课后服务工作主要由在职教师、退休教师担任。要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鼓励家长自愿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鼓励社区、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免费提供人才、设施等资源支持课后服务工作。
课后服务实行免费制度,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将课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经费支持,对承担课后服务的教职工给予适当的劳务补助,补助标准由各县(市、区)、开发区统筹确定。课后服务经费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
此外,通知明确,课后服务要坚持自愿原则,尊重家长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安全保障措施等事项,由家长自愿选择,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同时,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性、服务性原则。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实施课后服务免费提供,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